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来到电子设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
分享到:

    这条逻辑主线十分清晰。事实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向来由PE/VC等专业机构从事。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也足够专业,但即使如此,也无法保证个个项目都能成功,甚至于失败的是绝大多数。对于这部分机构来说,100个项目中能成功1、2个,也许就能维持资产负债表的良性运转,但对地方政府来说,很可惜,一旦决定介入,很难有退出之道,无论沉淀投资,还是政绩,都将迫使不能失败。而这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只会让风险累积。

    更为可虑的是,在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下,银行、国企等力量也将不得不跟进,这固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诱惑,因资源实在太廉价,但也为日后埋下风险隐患廉价的资源将促使企业不计成本地走上规模扩张。在成熟的经济体中,投资人的专业与谨慎可以对企业形成制约,但在中国,在“无锡模式”下,只要地方政府敲定了,又有谁能说个“不”字?恐怕连企业自身,也不得不“奉旨”做大。

    现在,在光伏领域里,“无锡模式”已基本宣告失败。但展望未来,“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力,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酝酿,各地仍然可能重走无锡的老路。不过,看到江西赛维与无锡尚德的结局,各地*们可能都得思量再三,这样辛苦,最终换来了什么?难道又要培养一批“大而不能倒”、“大而不强”的企业?多考虑风险,多考虑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可能比匆匆上马,来得更加重要。

    光伏寒冬中,无锡尚德的人事地震宣告着新兴产业发展的“无锡模式”终告失败。地方政府并不适于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将对自己,对市场构成双重损害。在接下来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热潮中,各地*们都应思量再三,“无锡模式”可能并不适于从事创新。

    无锡尚德日前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市场猜疑。8月15日,该公司宣布,创始人施正荣不再担任CEO一职,其职务变更为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有分析指出,在光伏寒冬里,这场标杆企业的人事地震可能意味着最后一个精神支柱轰然倒塌。另有市场传闻,该光伏龙头很可能将被地方政府国有化。

    联系起不久前另一家光伏龙头的遭遇江西赛维LDK很可能被江铜等国企联合托管,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中国的新兴产业为何挺不过经济周期?这种发展模式又是否对路?前一个问题很好回答,经济景气时,企业难免盲目扩张,任何一个产业都大抵如此;后一个问题则颇为难解,需要回顾近年来新兴产业所走过的历程。

    让我们梳理一下尚德十余年来的发展史,不难看到,地方政府的推手一直存在。2000年,施正荣从澳洲回无锡创业,获得地方政府力挺,拉来了小天鹅集团等国企的投资;2002年,草创的尚德*700余万,又是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先后提供两笔5000万元的资金让公司借以喘息;2003、2004年,地方政府为尚德争取了9个创新项目、多达4000万元的各级政府扶持资金,且多通过承担各类计划项目无偿拨付。

    在无锡尚德风头正劲时,这种地方政府保驾护航的“无锡模式”被作为经典范例,为各地称颂。受此影响,各地政府都热衷于做“天使投资人”,利用政府与资本的双重力量,为企业经营创造条件。借用施正荣本人的话,“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没有无锡新区的帮助,也不可能有施正荣今天的辉煌”。

但若我们换个角度解读,这番话是否可理解为:在中国,企业家的成功是否都背靠政府?

    应当看到,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政企可谓如鱼得水,各方都有利可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培育/引入龙头企业可谓政绩彪炳,若发展势头良好,也将为地方提供可观的利税;对企业来说,靠上地方政府,意味着可以获得廉价的资源,特别是土地与,何乐而不为?乍看之下,这种“无锡模式”可称得上双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各地纷纷效法。不过,当经济转冷,企业业绩遭遇困境,江西赛维与无锡尚德的接连事故表明,所谓的“无锡模式”其实并不可取,此番施正荣的辞职也宣告着,这种长期以来被奉之圭臬的方法,已黯然失败。

    究其原因,可归结于一个命题:地方政府的身份到底适不适合进行高风险投资?要知道,新兴产业面临着较强的不确定性,稍有差池便会被淘汰出局,要么,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投资将打水漂,要么,假设地方政府积极介入,帮扶企业,可能将令市场失去调整的机会,最终风险积累,直至爆发,而那时,企业已经“大而不能倒”,最终陷入死局。


关键词商机老化试验箱 单翼跌落试验机